首页 > 政务公开 > 公开专栏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北京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绘就育人新图景

日期:2022-12-29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原标题:北京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绘就育人新图景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和人才工作单独成章进行一体部署,把教育摆在了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为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遵循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目标,本市教育系统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首善标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中小学创新集团化办学方式、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越来越多的适龄儿童家门口就能上好学;高校发挥新兴学科优势,一批高精尖实验室、创新成果落地;职业院校把专业课搬到生产一线,打造服务首都发展的产教联合体……一幅教育新图景正在京华大地展开。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集成电路封测生产性实训基地内,学生的专业课搬到生产线上,学校老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给学生上课。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集成电路封测生产性实训基地内,学生的专业课搬到生产线上,学校老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给学生上课。(和冠欣 摄)

密云水库中学的劳动实践基地里,北京市第十三中学学生和该校学生共同劳动,体验收获的乐趣。

密云水库中学的劳动实践基地里,北京市第十三中学学生和该校学生共同劳动,体验收获的乐趣。

北京工业大学环保自动化团队师生调研污水处理厂。

北京工业大学环保自动化团队师生调研污水处理厂。

教育资源布局更均衡

不断推动教育公平,本市推进学区、教育集团和城乡学校共同体改革,越来越多的联盟校、牵手校涌现出来。

2022年,海淀区翠湖小学加入红英小学教育集团,搭建教育资源共享的教育联盟。9月以来,两校共同设立课程发展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发展中心、家校共育中心等7个中心,同时通过教师全职轮岗、跨校兼课、校际联研等方式推进干部教师交流轮岗。

“创新的联盟方式,让学校、老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翠湖小学校长鲁建明举例,两校各科老师集体备课、共同教研,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设计特色拓展类、研学类课程,联合开展诗文诵读大会等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红英小学的优秀办学理念和教育经验,给我们注入了新鲜活力。”

这对联盟校是海淀区创新集团化办学模式的一个缩影。该区2022年完成了一系列中小学集团化布局调整,推动8所中小学加入联盟式教育集团。海淀教委解释,这种创新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和原有集团化办学的承办模式不同,更加注重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加盟的转变,加入集团化办学的学校均保持原有的独立建制,实现联盟内资源、课程、师资的高效共享。目前,该区36个教育集团内共有150所成员学校(校区),21万余名中小学生在教育集团内就读,超九成中小学生实现在优质校就读。

优质教育资源还通过城乡学校“手拉手”的模式,实现均衡配置。

密云区不老屯中学与北京十一学校结成联盟后,借鉴十一学校课程体系,开展教育教学创新: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有学科特色、学术味儿的学科教室,教师就在教室办公;3个年级同步选课走班,每名学生都有量身定制的课表;每门课程设有固定的学分和绩点,更注重过程性评价。

改革后的首个学期,超九成学生认为“学习体验更好了”。“以前都是按照老师安排的课表来上课,现在变成了走班上课,不同学科的教室里,摆满了丰富的图书和实验仪器,一进门就是浓浓的学习氛围,根据自己的兴趣选课,感觉学习更有动力了。”该校初二学生马岩说。

通过与市区优质校携手,密云区引入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北京市第十三中学和密云水库中学牵手,定期开展校领导和教师互访、学生交流、家校合作等深入交流活动。本学期两校在推动“五育并举”上进一步加强合作,密云水库中学借助学校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邀请十三中学生走进山区的劳动实践基地,让两校师生深度融合参与活动。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本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城乡间、区域间基础教育发展差距不断缩小。截至目前,本市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52%,学区覆盖率达90%。市教委给出明确的目标:今后,学区、教育集团和城乡学校共同体改革将覆盖所有中小学校。

把论文写在京华大地上

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北京高校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开展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的原始性创新,推动科研成果应用,把论文写在京华大地上。

北京工业大学与北京多家污水处理厂展开战略合作,将污染防治企业作为环保自动化团队的“第二课堂”,教师走进水厂了解一线运行情况、制定研究方案,开发现实案例用于教学,学生进入水厂实习实践,采集真实数据用于技术研发。师生运用所学帮助企业解决困扰其发展的实际问题,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供技术支撑。

各大高校里,一批高精尖创新中心落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牵头组建了未来区块链与隐私计算高精尖创新中心,以“长安链”建设现实和长远发展需求为目标,开展动态网络环境下区块链内部结构自适应调整、隐私计算规模化应用的场景适应、区块链和隐私计算监管等研究,推动区块链产业发展。目前,该中心研发的相关技术保障和支持了国家电网、建设银行、中粮集团、北京银行等27个一级节点接入长安链协作网络;推动140余个北京数字政务服务应用场景,促进57个市直部门2.8万类数据项、327亿条数据共享,确保智慧城市应用场景落地。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北京高校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在基础科学、信息、智能制造、医药、能源、环境、材料、农业、综合交叉等重点领域和优势方向,汇聚了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突破了一系列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前沿技术,为国家和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

产城教深度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这为北京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一个个创新探索实践正在稳步推进。

前不久,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电信工程学院的一堂专业课搬到了企业生产线上。在该校与集创北方合作共建的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中试基地里,师生们身着工作服,与工程师们一起进行集成电路测试,学习生产一线的最新前沿技术。北电科党委书记张启鸿说,该校以分类发展和开展职业本科建设为契机,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形成一批符合未来发展需要的优势学科群和特色专业群,“提升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的贡献度,奋力开拓与类型教育相匹配、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更高层次和水平的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创建实景课堂,为的是加速紧缺人才培养。北电科的例子并非个案。贯彻产城教融合发展理念,本市统筹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以首都现代产业对技能人才需求为导向,汇聚龙头企业、央属高校、市属高校、研究院所和职业院校资源优势,设立“北京产城教融合发展试验区”,打造适应首都城市功能的产教联合体和引领行业产业发展的共同体,在经济技术开发区集成电路、农业中关村智慧农业等领域布局产教联合体,在生物医药、高端商务服务行业布局产教融合共同体,部市合作、市区联动,创新具有北京特色的产教融合制度和标准,推进教育和科技融合,协同行业产业创新发展。

本市还推动校企协同改革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职-高职-应用型(职业)本科-专业硕士”系统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推动技能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结构精准匹配,服务高精尖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协同创新,加快实现首都职业教育“高质量、有特色、国际化”发展。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首都教育工作者将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勇前进,奋力谱写让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新篇章,共创美好未来。(李祺瑶)


【打印本页】 【关闭页面】

主办:北京市医疗保障局 承办: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办公室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244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194 ICP备案序号:京ICP备19007290号-1

主办:北京市医疗保障局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194
ICP备案序号:京ICP备190072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