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医保办发〔2025〕32号
各区医疗保障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各有关医疗机构,各有关生产经营企业:
根据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的《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采购文件(ZCYLM-2024-1)》《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采购文件(首批扩围接续)(ZCYLM-2024-2)》以及本市发布的《关于开展2022年中成药带量采购谈判药品期满接续采购有关工作的通知》,本市参加的第三批全国中成药联盟采购、首批全国中成药联盟扩围接续采购和本市组织的2022年中成药带量采购谈判药品期满接续采购(上述三个批次以下统称本次中成药集采)已经形成中选结果,结合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关于规范稳妥实施2025年全国中成药联盟采购(含首批扩围接续)中选结果有关的工作提示和《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完善医药集中带量采购和执行工作机制的通知》(京医保办发〔2025〕20号)有关的工作要求,现就执行本次中成药集采中选结果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实施范围
(一)本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含军队医疗机构)均应参加本次集中带量采购,非公立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按照医保定点协议管理要求积极参加,其他医疗机构自愿参加。
(二)本次中成药集采中选药品供应清单产品实行统一挂网、统一调价、带量采购。医疗机构使用数字证书登录北京市医保信息平台药品和医用耗材招采管理子系统(以下简称“招采子系统”)查询中选药品供应清单。其他属于带量采购范围内价格适宜的非中选药品,可作为中选药品的补充进行采购销售。
二、采购周期
按照采购文件规定,上述批次集采采购周期执行至2027年12月31日。采购周期内采购协议每年一签。采购协议也可签约至采购周期结束,同时在协议中明确每年采购量等相关内容。
三、时间安排
2025年9月15日招采子系统统一调整中选药品产品信息及采购价格,医疗机构可查询本单位相关药品约定任务量,开展网上采购、备货调价等工作。9月20日起医疗机构全面执行带量采购中选结果。
四、工作要求
(一)落实约定采购量。医疗机构作为采购主体,应切实落实履约责任,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办法,畅通中选药品进院渠道,建立承担约定采购任务中选药品无需召开委员会投票决定必须及时进院并优先使用制度;按要求签订采购协议,通过招采子系统实时掌握约定采购量完成进度、中选药品采购数量占比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主动自查自纠,严格按协议约定完成约定采购量;及时与企业结清货款,结清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交货验收合格后次月底;医疗机构完成协议采购量后仍应优先合理使用中选药品。
(二)保障中选药品供应。生产、经营企业应提前做好相关产品的排产与备货,按要求报送库存报告,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可靠,及时满足医疗机构中选药品采购需求。对于超出约定采购量部分,中选企业仍需按中选价格进行供应,直至协议期届满。中选企业因不能及时足量供应或因质量问题等被取消中选资格时,医疗机构可选择同采购组其他企业的中选药品,优先选取日均治疗费用较低的中选药品。对无法正常履行产供职责的中选企业,本市医保部门将视情节,采取约谈、平台提示、核减本市任务量、纳入招采信用评价失信行为等措施予以处理,并同步上报国家医保局和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
(三)促进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医疗机构应加强中选药品合理使用管理,加强医务人员培训,规范临床用药行为,持续做好临床质量和疗效监测,提升用药水平,做好对患者解释说明和宣传教育。结合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对在上级医疗机构开具处方、基层医疗机构用药的,上级医疗机构要加强指导。细化临床产品替换方案,对于有特殊需要的患者要做好用药衔接,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加强对多家企业“并存”药品的采购规划、使用监测,做到“合理配置、同步放量”,有序过渡,避免采用“一刀切”停用、“前松后紧”放量等简单粗暴处置方式。
(四)落实激励约束机制。按照现行政策,持续推进集采药品医保支付与采购协同。通过多部门联合考核评价,将医疗机构中选药品配备使用情况、约定采购量完成情况、按时回款率、非中选药品金额占比、疗效近似非集采药品费用增长等执行情况以及线上线下采购、药品费用增长、遴选议价、备案采购、患者投诉、舆情事件等综合情况纳入监督考核范围(考核指标参见京医保办发〔2025〕20号文件),考核结果用于医疗机构结余留用和总额预算(BJ-GBI),综合体现对医疗机构采购和使用中选药品和耗材的正向激励。对于未完成约定采购量的品种,按未完成的约定采购金额从应支付医疗机构的医保基金中扣减;造成医保基金损失的,同时再按损失金额扣减。
(五)进一步优化考核方式。因纳入国家和本市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发生公共卫生事件、临床指南药物推荐级别变化、抗菌药物使用限制、医保目录调整等,导致临床需求发生重大变化、医疗机构未完成中选药品约定采购量的,考核中不要求必须完成约定采购量,仅要求体现优先使用中选药品和耗材,可参照该药品协议约定比例按中选药品使用占比考核。对于同品种同企业不同规格包装的中选产品之间,符合药品差价比价关系的可合并考核,不符合的允许医疗机构将“高价”中选产品约定采购量转为“低价”中选产品进行转归考核。医疗机构正式反映中选药品出现供应问题的,经医药集中采购机构核实公示后,该医疗机构采购其他未承担约定采购量中选企业药品可直接视作采购本单位承担约定采购量的中选药品,并享受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采购非中选药品的,相应的用量不计入集采执行情况考核范围。
(六)做好突发事件应对。采购期内,如遇突发事件对中选药品采购供应有较大影响的,医疗机构可先行采购其他价格适宜的替代药品,按要求做好网上采购、网上登记,同时应做好患者引导工作,避免引发社会舆情。
各区医疗保障部门应按照《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药品、医用耗材阳光采购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京医保办发〔2023〕9号)和《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完善医药集中带量采购和执行工作机制的通知》(京医保办发〔2025〕20号)相关要求,自本次中成药集采结果落地执行第3个月起,组织对本区域医疗机构中选药品进院情况开展一轮问题排查,督促尚未完成进院采购的医疗机构尽快完成中选药品进院工作,不断完善日常监测机制,全面掌握辖区内各医疗机构采购情况,加强与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纪检监察等相关主管部门联动处置,形成市区两级上下配合、互相促进的局面,确保改革红利惠及广大患者,推动改革持续深入发展。
北京市医疗保障局
2025年8月25日
主办:北京市医疗保障局 承办: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办公室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244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194 ICP备案序号:京ICP备190072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