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力社保局医疗保险处党支部成立于2009年8月,组织关系隶属于北京市人力社保局机关党委。现有党员13名,支部班子成员5名。
■情景
退休人员李阿姨是一名乳腺癌HEB2阳性患者,经术后综合治疗,根据她的病情,医生建议使用赫赛汀。这个药疗效好,副作用小,但费用较高,一年要20多万元。退休费是李阿姨的唯一生活来源,高昂的医疗费几乎浇灭了她对生命的渴望。2017年8月30日,当她看到新闻上说,9月1日起,赫赛汀等多种恶性肿瘤靶向药北京医保不仅可以报销了,而且还能享受门诊特殊病的报销待遇,一年的个人负担可降低到1万多元。李阿姨很激动,但又有些怀疑,这是真的吗?
9月1日,李阿姨一大早就赶到肿瘤医院,挂号、开药。当她看到药费金额时,心中的怀疑彻底消散了。因为以前李阿姨用的药一支就接近2万元,一年药费在23万元左右,而现在每支降到了7600元,一年药费只要1万元。李阿姨高兴地说:“医保政策太好了!我这样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得了重病也看得起了!”。
李阿姨的经历只是本市医保聚焦困难群体,减轻群众医药费负担的惠民政策之一。近年来,虽然本市医保待遇整体有所提升,但部分大病患者的医药费负担仍较重。部分患重病的群众一直高度关注靶向治疗等疗效好费用高的药物报销问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建议提案中也积极谏言献策。
医疗保险处党支部始终认为,“群众在看病就医时遇到困难,想到我们、联系我们、求助于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是我们改进工作、完善政策的动力和方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医疗保险处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全体党员干部想民所想,群策群力,深入社区、医院开展调查研究,并多次组织专家对需要长期门诊用药的病种进行评估论证,最终结合本市实际,充分考虑群众需求,在此次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中,不仅把新增药品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并同步调整完善了长期门诊用药的门诊特殊病报销政策,既保证了基金支出的增加在可承担的范围内,又进一步减轻了群众就医用药负担,提升了医疗保险保障水平,确保该花钱的要花好,把好钢用到刀刃上。
■观点
以人民为中心,把握“要”与 “需”的关系,由政府要保什么向群众需要保什么转变。
由于医疗保险工作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因此,在各项工作中,医疗保险处党支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时刻将让人民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目标。针对人民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医疗保险处党支部大胆探索,深入研究,开拓创新,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打破把习惯当规矩的思维定式。虽然医保基金运行收支平衡面临不小压力,但是通过深化医保付费改革,加强医保基金的科学管理,减少浪费,把有限的基金用在刀刃上,本市实现向以满足群众需求为目标的新型保障模式转变。
以重病患者为关键,把握“普”与“特”的关系,实现医保普惠向特惠转变。
近几年,本市医保待遇水平不断提升,在职职工门诊的报销比例达到70%(社区90%),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5%以上。同时,通过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对困难职工实施一次性救助,在医疗保险保障“深度”上减轻了困难群众负担。但由于医保报销范围“宽度”的局限性,部分大病患者医药费用负担重的问题依然存在,医疗保险作为社会“减震器”和“安全阀”的功能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医疗保险处党支部积极回应群众呼声,聚焦困难群体,逐步完善医保体系建设,扩大医保报销范围,加大政策上向困难人员的倾斜力度,实施精准保障政策,进一步实现医保普惠向特惠转变,花好百姓的“救命钱”,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最大限度的避免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以惠民便民为目标,把握“增”与“减”的关系,实现“两增两减”。
医疗保险处党支部通过转变观念,创新思路,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为了让本市广大参保人员及时享受国家药品目录调整和药品谈判的利好新政,医疗保险处调整工作节奏,先期将国家药品目录新增的513种药品,全部纳入本市医保报销范围,并同步调整增加门诊特殊病病种至11种,进一步方便群众就医用药,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实现“两增两减”。即:增加了本市医保药品报销范围;门诊特殊病病种由9种增加到11种;减轻了患者就医用药的负担;简化门诊特殊病审批流程,减轻患者及家属往返奔波之苦,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主办:北京市医疗保障局 承办: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办公室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244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194 ICP备案序号:京ICP备19007290号-1